6月22日,上海海关推出8方面措施,支持上海特殊监管区域重振经济,促进外贸保稳提质。8方面措施分别着眼于拓展保税物流业态、畅通上下游供应、推动制造企业尽快恢复达产、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等,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
“量身定做”支持措施
当前,上海市正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部署,处于经济恢复和重振的关键时期。上海市特殊监管区域外贸进出口值约占全市外贸总值的4成,在稳外贸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海关此次推出的8方面措施,即是为特殊监管区域“量身定做”。
在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域区位优势和长三角一体化联动机制方面,着力加强特殊监管区域与口岸联动,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和区港直通、联动等监管便利措施,畅通口岸与区域货物流转。同时依托长三角海关一体化协同机制,进一步便利企业开展保税间流转业务,重点保障长三角供应链顺畅。
发挥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功能传统优势方面,上海海关支持企业全面拓展特殊监管区域国际中转、转口贸易、货物存储、集拼分拨等保税物流功能,实现全球货物便捷中转、集散、配送。推动区域成为药品、疫苗、试剂、医疗器械等抗疫物资及相关民生保障物资的首选备料存货地。
解决外贸企业“急难愁”问题
上海海关有关人士表示,通过上述的制度安排并叠加通关便利措施,旨在进一步拓展保税物流业态,畅通上下游供应,提升特殊监管区域资源配置能力,解决因供应链不畅导致的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等外贸企业面临的“急难愁”问题,助力供应链稳链强链。
稳上海外贸,必须稳住制造业发展,对此,上海海关也推出了针对性的措施。针对一些企业集中反映的延迟账册核销等诉求,上海海关允许企业受疫情影响延期办理相关保税业务核销手续等。
同时,结合特殊监管区内约八成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现状实际,上海海关提出“支持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再制造等业务,同步推动配套监管政策落地,为实体制造业发展提供延伸配套服务”,助力企业拓展业务,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上竞争优势。
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市场
特殊监管区域是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的关键节点,随着上海加快经济恢复重振,内需开始回升。上海海关也进一步落实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选择性征收关税、委托加工”等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解决部分订单转移以及海外订单受影响等困难,助力企业有效开拓市场、获取订单。在此次的支持措施中,上海海关还鼓励区内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退货中心仓,畅通进口网购货物退货渠道,并支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和包裹零售出口新业态,助力国内产品出口渠道多元化。
为进一步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特中之特”作用,上海海关提出,进一步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产品、航运产业、大宗商品、汽车物流、食品等重点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容,配合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的申请与建设。
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减免税费等问题,上海海关以普惠方式解决共性问题。同时针对区内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企业个性问题,依托特殊监管区域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与市有关主管部门和区域管理主体协作配合,以精准方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在帮助原有业态的同时,上海海关也通过措施积极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市场。在此次支持措施中,上海海关提出,“促进保税监管政策与金融工具运用相结合,推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开展,探索大宗商品保税仓单登记中心建设。”通过保税监管政策+金融工具发挥组合效应鼓励新业态发展,培育各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新动能,为外贸提供新的增长点。